卫生巾补贴,这个不常见的组合名词最近很红。它又一次在社会公众面前,撕开了公务员隐性福利的冰山一角,触动了人们脆弱而敏感的神经。于是,质疑声四起:连买卫生巾都有补贴,还有多少暗地里的补贴、补助?
其实,隐性福利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,它一直暧昧地存在着。体制内的某些人享受着或明或暗的高福利待遇。以补助、补贴的形式提高收入,工资很阳光,其实“滋润在体制内”。“隐性福利”成了公务员金饭碗的一个附属物。这些年,国考一直“高烧不退”,常常上演的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戏码,硕士生挤破头争当清洁员,就连一些富豪忙不迭地加入“公考”队伍。除了体制内的安稳,名目繁多的隐性福利是一个强大的诱因。
事实上,在一个成熟的社会经济体系中,福利本身本不该受到如此多的注目和非议。在公平与公开的基础上,福利可以发挥调节收入差距、扶危济困的重要作用。良好的福利体系也可以成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留住人才。所以说,从另一角度来说,卫生巾补贴可以有,它体现的是单位对女员工最细致的人文关怀,而这样的公务员福利之所以惹争议,不在于福利本身,而在于它的秘而不宣的方式。人们看不到隐性福利的分配制度,无从追问隐性福利的资金来源,更无从了解隐性福利的分配明细。隐性福利的存在,导致体制内外的收入差距被拉大,正成为社会新的不公之源。这无疑会引发社会公众对分配公平的焦虑。民意焦虑已经堆积如山,不容忽视。
长期以来,工资有国家标准、地方标准,但各类福利补贴的发放却无章可循,其合法性、合理性更是难以判别,于是在一些地方,公职人员的隐性福利泛滥。追问其来源,无疑是拿公共财政资金来为自己谋福利,更有甚者,拿预算外的资金发福利,隐性福利演变成“隐性腐败”或者“集体腐败”。
梳理、清理隐性福利,已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绕不过的一道坎。一方面,公职人员各类补助津贴福利也要纳入财政预决算,福利的发放,也应有国家标准,有统一的制度和规范,建立公开透明的收入信息制度;另一方面,要健全约束、监管制度,公职人员收入不仅“阳光工资”,也应该实行“阳光福利”,清扫隐性福利的灰色地带,多晒晒太阳,那些暗箱操作自然销声匿迹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2月5号公布的《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》,其中有“推动形成公开透明、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”一章,提出规范隐性收入、加强领导干部收入管理等,这无疑提示我们,公务员隐性福利,已经到了“享受阳光”的好时机,褪去隐性的外衣,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,公职人员的福利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,使得公务员的付出与收入成正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