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岳阳君山区许市中学试行新课改三年,教学质量跃居全区第一——
一所乡村中学的新课改实验
■本报记者 李伦娥
驱车前往洞庭湖区的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。汽车穿行在乡村小道上,偶尔被晒在马路中间的芦苇绞住车轮。这样一所偏远的乡村初中,居然是湖南全省的新课改先进?5月的一天,记者带着疑虑,走进这所乡村中学,寻找答案。
课堂上,学生“唱主角”
走进这所普通的乡村初中,记者发现,校园与其他学校没啥区别。但是,走进三层高的教学楼,情景就完全不一样了。只见每间教室里,课堂上都是学生在“唱主角”,或朗读课文、或解释句子、或在黑板上演示解题,老师则穿行在每个小组间,或提示或引领或概括。而且,每间教室里没有讲台,四周全是黑板,50多个学生分为6个小组围桌而坐,黑板上每个同学有一块自己的“自留地”,用于课前写下自己要展示的内容,每块小“自留地”还记载同学给自己的打分。
这是什么样的课堂?老师的作用何在?学生“唱主角”还要老师干什么?
“这就是我们正在推行的新课改。”陪同采访的君山区教育局局长蔡国兴介绍说,许市中学正在进行的改革,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,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“传道授业解惑”变成“唤醒引领交流”;课堂教学由以前教师的“自导自演”变成“师导生演”;老师的教案变成“学案”;教学过程也按照课前预习—学生展示—老师点拨的环节进行。
教师齐上阵,人人要过关
位置偏僻,师资不强,甚至一度曾到了几乎办不下去的一所乡村初中,为何还能搞课改?
“正是因为几乎办不下去了,我们才要进行课改。”蔡国兴说。君山是一个新建区,教育基础相当薄弱,2006年底,岳阳市召开教育系统年度表彰大会,君山一个奖励都没拿到。那个会上,蔡国兴坐立不安,他暗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切。突破口在哪里?山东杜郎口中学课改的成功经验给了他启示和信心。蔡国兴选择当时在全区8所初中里排名靠后的许市中学作为教改实验校。
可是,新课改要真正推开却很艰难。难度最大的是老师们的观念。“教了一辈子书,都是我讲学生听,现在要让学生讲我提示,不知道这课怎么上。”在这所学校教了20年书的数学老师肖必胜,说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困惑。
于是,学校决定先选择一门课进行试点,英语老师田晴被派第一个“吃螃蟹”,在到杜郎口中学跟班学习一周后,田晴的课改开始了。“课堂气氛都变了,学生个个能开口了。”以往令人头疼的“哑巴英语”现象大为改变。两个月后,蔡国兴要求在全校推行。区教研室专派一名教研员全天候蹲点,学校全体教师齐上阵,人人要过关。骨干老师上示范课,普通老师上过关课,没有过关的上整改课。最后还是不行的,调整岗位。
一年后,质量跃居全区第一
“老师都不教书了,全要我们崽女自己学。”不知是谁把这话传了出去。老师不教书,送孩子到学校干什么?家长们意见很大。
关键时刻,学校所在地的乡镇政府,将村支书、村主任们请到学校,学校则请来家长代表,进教室观摩老师上课。“我家孩子这么能说?还能当小老师?”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侃侃而谈,旁若无人,家长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更让家长们心服口服的是,一年后质量抽检,许市中学一跃为全区第一!2009年,许市再次第一,甚至在全市297所初中的毕业会考中,排名第十!
这下所有的人没话说了。
“以前写教案,一节课只要个把小时;现在写学案,3个小时还完成不了。”教了28年书的李玉华老师说。尽管辛苦,老师们却很快乐,因为学生的进步非常明显,这让他们充满了职业的自豪感。
《中国教育报》2010年7月2日第2版 |